周武王——姬发

周武王,姬姓,名发,谥武,西周第一代天子,周王朝的创建者,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。

周文王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,其正妻为邑姜,地球祖龙的第一次轮转。

生平

武王出生

周文王姬昌时期,国力逐渐强大,“天下三分,其二归周”,为灭商奠定了基础。

文王在十五岁时生周武王,即生于公元前1097年。

姬昌崩逝后,姬发继位,史称“周武王”。

武王即位

武王即位成周国国君后,并继承父志,重用太公望、周公旦及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,周国日益强盛。

受命九年(约前1048年)在盟津(孟津)大会诸侯,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位。

武王伐纣

受命十一年(约前1046年),商纣(帝辛)不顾虑财政,持续发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,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。周武王见时机己到,便联合庸、蜀、羌、髳卢、彭、濮等部族,亲自率领战车三百辆,虎贲三千人、甲士四万五千人,进攻商朝首都朝歌,在牧野发动战斗,血流漂杵。

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会于牧野,罔有敌于我师,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”。

《论衡》说:“察《武成》之篇,牧野之战,血流浮杵,赤地千里。由此言之,周之取殷,与汉、秦一实也。而云取殷易,兵不血刃,美武王之德,增益其实也”。

商朝因为军队人数不足,要将奴隶临时武装起来,商朝奴隶阵前突然倒戈,反攻商军,商军最终不敌周国士兵大败,商纣王继而自焚于鹿台,周武王以钺砍纣王遗体,代表诛杀商纣,商朝覆亡,史称武王克殷。

周朝建立

灭商后,周武王建立周朝,定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西南)。姬发追封父亲西伯昌为周文王,再将枉死于商纣王之手的比干改葬,释放被商纣王禁锢的箕子。

由于商朝余部的势力依然残存,周武王于是对商朝余部实行怀柔政策,先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困在商朝的首都殷,再分别分封自己三个王弟,管叔鲜、蔡叔度及霍叔处于管国(河南郑州),蔡国(河南上蔡),霍国(山西霍州),是为三监,包围看管武庚及其商朝余部。

又将神农氏的后人封于焦,黄帝的后人封于祝(江苏赣榆),尧的后人封于蓟(天津蓟县),舜的后人封于陈(河南淮阳),夏朝的后人封于杞(河南杞县)。

周的开国功臣如:周公封于鲁(今山东省),召公封于燕(今北京),太公望封于齐(今山东省)……

周武王得天下后,为了巩固政权,自夜不寐。

驾崩

攻克殷商三年后(前1043年),周武王便驾崩,终年五十四岁。

元年夏天六月,周武王葬于毕原(陕西咸阳市北郊五陵原)。由周公旦,召公奭和太公望辅佐继承人周成王。

家庭

父母

父 周文王姬昌(前1147年? - 前1050年),又称西伯昌,西伯侯。岐周(今陕西岐山)人,周太王亶父之孙,季历之子,周朝奠基者和开创者,一代明君,被孔子称为“三代之英”;《周易》推演者,中华文化的奠基者。他在位50年,葬于毕原。

母 太姒,姒姓,有莘国(今陕西合阳县东南)人,周文王的正妃,周武王、周公旦、召公之母。太姒天生姝丽,聪明淑贤,分忧国事,严教子女,尊上恤下,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,被人们尊称为“文母”。

兄弟

长兄伯邑考,母为太姒,早卒;

(文王次子,即周武王姬发)

三弟管叔鲜,母为太姒。与蔡叔度、霍叔处并称周初三监,监护殷商的顽军遗民,后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合,与蔡叔度、霍叔处发动三监之乱,声讨周公,兵败后自杀。

四弟周文公旦,母为太姒,封于鲁国(今山东曲阜),留朝执政,由长子伯禽就封。

五弟蔡叔度,母为太姒。与管叔鲜、霍叔、武庚处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,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,卒于迁所,周公命蔡叔度子蔡仲继任。

六弟曹叔振铎,母为太姒,封于曹国,都城陶丘(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)。

七弟郕叔武,母为太姒。

八弟霍叔处,母为太姒。与管叔鲜、蔡叔度、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兵败后被贬为庶人,周公旦命霍叔处的儿子继任。

九弟康叔封,母为太姒,平定三监之乱后,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,徙康叔于卫。

十弟冉季载,母为太姒。由四兄封季载在聃国(今河南颍州西)。

十一弟郜叔,封于郜国,都于郜城(今山东成武)。

十二弟雍伯,受封于雍(河内山阳)

十三弟毛叔郑,受封于岐山扶风一带,世称毛公,其后有毛氏。

十四弟错叔绣。

十五弟毕公高,西周时的开国大臣。

十六弟原伯

十七弟酆侯

十八弟郇伯

十九弟赖叔颖

妻妾

王后:邑姜,姜姓,齐太公吕尚之女,武王姬发的王后。

儿子

周成王诵:为周武王与邑姜所生。

邘叔

唐叔虞:为周武王与邑姜所生。

应侯

韩侯

女儿

大姬,长女,陈国君主胡公满妻

人物评价

《诗经·雅·文王之什·大明》:“时维鹰扬,凉彼武王。”

《易·革》: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

《尚书·泰誓》: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,今朕必往。”

《尚书·君牙》:“丕显哉,文王谟!丕承哉,武王烈!启佑我后人,咸以正罔缺。”

《议兵》:“故汤之放桀也,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,武王之诛纣也,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,皆前行素修也,此所谓仁义之兵也。”

孔子:“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。一戎衣而有天下,身不失天下之显名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,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”

商鞅:“汤武不循古而王。夏殷不易礼而亡。”

孟子:“曾闻武王诛独夫纣,未闻弑君者也。”

刘禅:“是以汤、武脩德而王,桀、纣极暴而亡。”

虞世南:“四时平分,冬夏有暄寒之辩;五常递运,水火有刚柔之殊。至于利物成务,其道同矣。文王夷明,晦迹藏用,所以显仁;武王果毅,发扬龚行,所以静乱。然则,济世庇民,其揆一也。奚必修文为是而允武为非乎?期于至公而已矣。”

周武王是祖龙的第一次轮转,这一次的他具有卓越的政治、军事才能,还是著名的演说家,也能写诗。

他雄材伟略,目光远大,思虑周详,行事果断,外加一表堂堂,口才便给——具有杰出的个人魅力,因此深受臣民爱戴。

他出色地完成了上天交付给他的神圣使命——拯天下黎民百姓出水火,而置之衽席之上。

他继承了文王的伟大事业,高举吊民伐罪的正义旗帜。一声令下,天下诸侯,风聚云屯,如响应声,一戎衣而天下定,使万姓昭苏,天地重光。

他深体上天好生之德,宅心仁厚,罪人不孥,剿灭暴君殷纣而复立其子武庚,以存商祀。

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运最长的一个王朝,礼乐春秋八百载,影响极其深远,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“天子”!

自传

周武王自传:

真龙天子的七回轮转——祖龙

相关文章

手机查看
欢迎光临,网站作品已经支持下载,「点击这里」下载电子书。